与“醛”世界为敌:甲醛的毒性到底有多大?

甲醛的毒性研究进展 

甲醛在室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容易发生聚合反应形成多聚甲醛。由于甲醛极易挥发,也易溶于水、酒精和其它有机溶剂,所以它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室内环境中甲醛的主要来源是装饰装修材料和各种家居消费品。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人居住宅条件的改善,室内装修和各种家居消费品的过度使用,室内尤其是新居环境下的甲醛污染浓度超标,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和常态化的趋势。普通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对于行动不便的孕妇、婴幼儿以及体弱多病的特殊人群而言,在室内的时间更是大大多于常人,故室内环境中的甲醛污染,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必须高度警惕,加倍关注。

01致癌性

甲醛与人类肿瘤之间的因果关系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发布,甲醛为一类致癌物,可导致淋巴癌、小儿白血病、骨髓性白血病、新生儿免疫力低下、胎儿畸形等。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多是在甲醛接触儿童孕妇、产业工人、以及病理工作者和尸体防腐处理者中进行的。大量医学研究发现,甲醛不仅是鼻腔、鼻咽、肺组织癌变的诱导剂,也有致胰腺、造血系统等组织癌变的作用。6ppm的甲醛能引起F344鼠的鼻扁平细胞癌,而0.1mmol/L甲醛可促进HT-29人癌细胞株增殖并减少细胞凋亡。
      02呼吸毒性
由于高度的水溶性,甲醛极易被鼻、鼻窦以及气管、支气管粘膜中富含水分的粘液吸收,并与其中的蛋白质、多糖物质结合,破坏粘液-纤毛的运输机制,表现出明显的局部刺激症状。医学研究表明,甲醛接触呼吸道,会对病原体感染抵抗力明显降低,易反复发作上呼吸道感染及相关肺部疾病炎症,且持续时间较长。而测试仓试验发现,在甲醛浓度为1.2mg/ms时可引起测试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和最大呼气中期流速的可逆性病理变化。

03免疫毒性

有研究报道显示,甲醛能使儿童哮喘的夜间症状明显增加(优势比为1.45)。吸入染毒(甲醛浓度0.1%~1.0%,每周3次,连续6周)能提高猪支气管对抗原的应答反应,产生过敏性支气管狭窄。室内环境下的甲醛污染,能明显升高人体特异性的抗细菌IgGs滴度,但也可表现为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如在明显呈现甲醛污染特征的室内环境下工作生活的人员,其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活性显著下降,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功能改变可作为室内环境中甲醛染毒的早期标志。

04神经毒性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装修工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所表现的症状与室内甲醛污染的浓度密切相关。水迷宫试验结果证明不同剂量甲醛染毒鼠(0.5%、1.0%、2.5%甲醛水蒸汽,2h/d,连续10d)在开放区域的运动和探索行为均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运动减少、探索能力下降,其中低剂量组雌鼠比雄鼠早到达终点但发生错误的频率大于雄鼠,高剂量组性别区别不明显。还有研究发现,甲醛能致鼠大脑额前叶皮质神经细胞凋亡,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物歧化酶浓度降低,丙二醛浓度升高。

05心血管毒性

甲醛吸入能影响心脏的电生理功能,引起心律过缓、P波异常或缺失及R-T间期改变,并可降低肺毛细血管应激反应的能力。有人用0.1~10.0mmol/L甲醛培养HUV-EC-C人内皮细胞发现,1mmol/L甲醛能增加细胞凋亡和减少细胞有丝分裂,0.1mmol/L的甲醛则增加细胞增殖和减少细胞凋亡,其量一效关系提示在一定的病理条件下,由于与过氧化物间的相互作用,甲醛可能同时通过促进低密度脂蛋白氧化、血小板聚集及血栓烷的形成而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加大中老年人心血管病患风险。

W66利来,与“醛”世界为敌 

以上关于甲醛毒性研究的表述,可以充分告诉我们室内环境下的甲醛污染,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健康危害,由于消费认知、技术限制和监管的缺失,尽管甲醛有毒,但却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材料、家居家具制品、窗帘布艺织物等的生产加工中,继而成为新居环境下无处不在、常年释放的污染顽疾。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彻底的解决室内环境中甲醛毒害?行业专家指出,采用国际领先的健康钛(Ti-tech)纳米复合触媒催化净化技术,针对室内甲醛污染源进行主动式的源头污染防治,是目前最为专业有效的室内环境安全防护措施,尤其对于新装修后的住宅、办公等人居环境。国内最早采用这一技术的室内环境治理行业知名品牌“W66利来”,特别推出“全屋空气治理”金牌服务:“全屋环境,签约治理,一次达标,十年质保”,现已成为国内甲醛污染危害防治领域的突出代表,也是众多中高端办公住宅项目装修后、交付使用前的必选环境治理服务品牌。